最近常去逛的店歇業了,之後就好少到那邊晃啦,

可是朋友一直問我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那裡買比較便宜!

上網幫他查了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相關的評價,推薦,開箱文,價格,報價,比較,規格,推薦那!

經過多方比較後,發現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居然曾造成搶購熱潮,

價格也很實在,重點是買的安心,到貨的速度還滿快的,

不用出門送到家。還有超級大重點,比超商便宜!!

一拿到之後為之驚艷,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CP值超高!。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我要購買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政府砸大錢辦活動、蓋蚊子館,民眾得到了什麼?

    當增加人潮、錢潮變成文化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我們的文化會走向何方?

    誰的文化?誰的記憶?誰的歷史?

    誰在文化產業化中獲利?誰又被犧牲?

    9篇台灣在地經驗,9種視野與觀點

    文創發展狂潮下,最深刻的反省與批判

    「文化」是發展的還魂丹?

    近十餘年來,有個遍及全球、日漸興盛的趨勢,嘗試以各種「文化」之名,開啟城市與區域「再發展」或「再生」的新契機。

    但文化不僅是商機或美學行銷手法,還有著多種詮釋可能,牽涉了社會群體的記憶、認同、意義和生活方式,以及因此引發的爭議。即使官方、業界和大眾都寄望文化是門好生意,期許文化產業的榮景,文化卻不是那麼容易被馴服,溫馴地成為地域發展的穩定驅動力。

    本書通過對於台灣各地實際案例的分析,檢視橫跨於文化領導權、文化經濟、文化抗爭之間的文化治理場域,並且格外關注文化治理策略如何成為地域發展的重要推力,從而開啟了多方勢力角逐的空間政治。

    本書特色

    關於「文化治理」

    文化治理既是以文化作為治理的對象,更是通過文化來治理,達成狹義文化以外的政經社會效果。

    因此,文化治理可能涵蓋了各級政府的藝文、教育和媒體政策,牽涉歷史保存、鄉土教學、地方文史、戲曲活動、客家節慶等的規劃與補助,也包含了以文化、歷史或認同之名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以及鞏固政權正當性的各種措施。

    於是,文化治理與文化領導權、文化政策、文化經濟暨文化產業,乃至於文化政治,甚至是文化抵抗,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使用文化治理一詞來稱呼這個龐雜且漸受重視的領域,則是為了涵蓋跨越公私部門的治理機制或執行網絡,並呼應法國學者傅柯所指點的,集體人口及個別主體之行為引導與知識和技術介入,

    展開一個專注於權力關係、主體塑造,以及文化之政經效用的研究領域。





    大力推薦











    • 作者介紹







      王志弘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陳羿伶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現職國立臺灣傳統藝秒購商品術總處籌備處媒體公關。曾任職地方政府文化局及立法院國會助理,關心文化治理、都市發展等議題。

      李素月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現職宜蘭縣史館約聘編審,研究興趣為文化研究、地方史,近期投入宜蘭女性史料採集、女性口述歷史與婦女史研究。

      蘇育賢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曾擔任台北市立圖書館館員,現任台南市政府社會局社工督導,負責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督導業務。

      李秉霖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廣泛涉獵歷史、文學、音樂等諸領域,然缺乏毅力以至無一專精,現居新北市八里區從事不動產相關行業。

      李家儀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現於科技業打滾。嗜閱讀,愛運動,敗科技,好批判。

      趙珮伶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曾任研究助理、高職教師,以及第三部門研發專員。研究所畢業後就從憤青變成糞青,目前專注於如何肅清體內憤青血液,汲汲營營於就業市場中尋找自我定位,糊一口飯吃。

      郭芷余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現任蘋果日報法庭中心記者。關心司法與社會脈動的結合,也關心文化治理、都市觀光發展等議題。

      程彩倫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現職:成天漫遊的不負責媽媽。終身職志:晴耕雨讀的瑜伽人。

      張立本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目前攻讀博士中。關心都市社會運動、都市更新與社會住宅。作者的後續思考參見:〈寶藏巖的前世今生:從無名違建到國際藝術村〉收於《人籟》,2011 年 10 月號;〈曲扭的鏡子〉收於《文化研究月報》,2011 年 11 月。122 期。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目錄導覽說明





    • 導言-文化治理、地域發展與空間政治

      王志弘

      第一篇地域發展的文化想像

      1.宜蘭礁溪溫泉產業的變遷與危機-地域發展的空間調節與文化治理

      陳羿伶、王志弘

      2.誰的龜山島與冬山河?地方意象與地方感的再現政治

      李素月

      第二篇都市治理的文化政治

      3.中產階級化的台北市立圖書館?文化素養與文化科技的權力地理學

      蘇育賢

      4.十三行遺址保存運動與博物館化-保存的政治與展示的經濟

      李秉霖、王志弘

      5.新竹市1990年代後期的空間再造-以文化、歷史之名

      李家儀

      6.台南市孔廟文化園區-都市再發展的築夢工程

      趙珮伶 王志弘

      7.都市結構轉化下的高雄火車站與願景館-情感政治、再現體制與生存實踐

      郭芷余 王志弘

      第三篇社會運動的文化策略

      8.士林勞動文化公園與建國啤酒廠的保存爭議-勞動文化或產業文化?

      程彩倫

      9.台北市寶藏巖違建運動-都市治理與社會運動的文化策略

      張立本



    時尚商品















    推薦序一

    陳毅峰(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是一本極有潛力被都市研究、人文地理及文化研究等相關領域列為重要著作的長青書,要為本書撰寫推薦序,應該不是在理論上做「直球對決」,而必須像本書所鑽研的文化治理一般,另闢蹊徑。

    顯而易見,這是一本非常王志弘的書!在理論引用上,不管是 Henri Lefebvre 著名的空間社會生產的概念、或是 Manuel Castells 的都市集體消費理論、David Harvey 對新自由主義之下壟斷地租的分析、Edward Soja 的第三空間∕抵抗空間、Doreen Massey 的進步式開放的地方感,都可清楚看到王志弘式的空間與社會語彙。

    但在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每一篇經驗研究實際操刀的學術勞動者,在王志弘的指導之下所迸發的學術實踐火花。儘管所引用的理論脈絡極為相近,卻能夠在每一個理論回顧與經驗研究的個案中,讓讀者藉由這些研究來反思理論本身的思考導引與可能限制。

    本書的九篇研究反映了特定的空間形式:大台北地區是最常被研究的地區;若將宜蘭算進北部區域,新竹以北則是本書個案的集中地帶;「中南部」以台南及高雄兩大都會區作代表;東台灣則未收入研究案例。這並非在抱怨或叫屈,而是學術地景上的不均衡發展,以及邊陲地區的多重「發展落後」體現在我身上的焦慮吧!這是第一種解讀面向。

    本書另一解讀面向就是城鄉差距,以及上述這些(來自西方都市的?)理論在鄉村地區的適用性:我們需要添加或刪除哪些因素,才能讓這些理論更明星商品貼近鄉村的社會紋理?或者我們該問的是:鄉村地區與都市地區的文化治理,有什麼根本上差異。舉例而言,何以苗栗縣在 2008-09 連續兩年將世界男高音請到縣境開唱的同時,卻在 2010 年以開發工業區之名將怪手開進即將成熟的稻田?什麼樣的在地文化治理策略聯盟,可以讓這樣的縣長拿到 2010 及 2011 年施政滿意度民調的五顆星?代表都會中產階級積累文化資本的男高音獻唱,加上以結合文化和觀光之名所舉辦的大型藝文活動,在施政印象的評比中,為何可以輕易打敗對農村新圈地運動所帶來的土地與社會不正義的負面評價?

    另一類似的例子,花蓮現任縣長是自 2009 年 12 月上任以來,連年勇奪民調滿意度五星級的縣長,在 2011 年 9 月的《天下雜誌》施政評比中,花蓮卻也是民調和專家對實質施政內容評審結果落差最大的縣市。民眾給予高度評價的縣長,在專家眼中卻是最具爭議的政治人物。這是菁英與草根觀點的落差?投民所好的民粹施政結果?還是後山文化治理的獨到之處?歷任花蓮縣長在打造地方治理聯盟、形塑並掌握施政的文化領導權論述時,幾乎都會對在地的平面媒體與有線電視的地方新聞頻道特加關注,但從未像當今這樣全盤掌控。化約的「搏感情」說法,難以解釋高度的忠誠輸出,我們要更進一步尋找文化治理的物質基礎。

    空間政治及其治理,在鄉村地區經常以不同於本書經驗研究的更大尺度規模出現。明顯一例是爭取蘇花高興建背後所隱含的以台北為中心的速度政治學,以和政經中心的連結做為邊陲施政的成就象徵,其響亮口號「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甚至已經擴散為日常的庶民與政客用語。與中心連結的地理想像所帶來的潛在或實質作用,深化了區域間的不均衡發展,於在地經濟裡強化壟斷地租階級的既得利益,壓抑當地社會自發的各種另類發展小型社區實驗。當中央及地方一再鞏固資本邏輯的運作,這樣的積累方式很快就會演變成 David Harvey 所言掠奪性的資本積累,台東杉原的美麗灣飯店興建案大約就是「山也 BOT,海也 BOT」的最佳例證。

    花東兩縣無論是在漢人或原住民區域,發展觀光幾已成為社區及部落營造難以逃脫的框架。「無煙囪工業」的錯誤想像與商業行銷的廣泛滲透,使得服務外來人群的觀光業,其重要性甚至高過社區及部落對內生活品質的提升。早期觀光所呈現的空間再現經常只是膚淺的挪用原住民文化象徵,形塑族群觀光中的他者並行銷表象的差異;近來則因原住民運動精英逐漸深化對文化政治與官方用語的掌握,而能逐步提出對抗的論述與想像,稍能制衡資本與國家的主流文化治理模式。在原住民傳統領域1上、未尋求部落同意的BOT 開發案,也因逐漸喪失的正當性而面臨更多文化與空間政治上的挑戰。

    回到本書的九個研究案例,雖然以文化治理一詞統攝所有個案,但因文化治理的分析架構與內涵實則包山包海,因而也使得每個研究都有足夠特色及分析重點上的差異。本書導言圖一的分析架構與表一提綱挈領的整理,就我的書寫經驗而言,實是功力凝聚所在,閱讀時不該忽略而輕鬆跳過。

    在當前沈重繁瑣的各式教學與研究評鑑的壓力下,王志弘卻還能在各方面做出實質貢獻,無論是培育年輕一代的學術工作者、自身的研究與發表、引介及翻譯重要書籍與文章都做出實質貢獻,並擔任重要學會的負責人,在學術江湖上確實屈指可數。這本書作為年輕學人與王志弘教授共同追求學術成長與進步社會的階段性成果,足可展現跨領域的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議題的深厚潛力,以及何謂教學相長的批判實踐。

    師生協作出書的新風潮,前有謝國雄老師的《以身為度如是我做》(同樣是群學出版),後有本書《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兩者之間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前者因為比較接近研究方法的性質,故有必要呈現較為詳盡的研究過程;後者重在理論引介與批判,以及研究成果與理論的對話。我一方面驚訝於謝、王兩位老師於本身的傑出研究之外,投注在研究生身上的時間與精力;另一方面也藉此自勉,要勤於學術工作的立基工程。然則這些方面的努力,就不是盛行的管理主義績效評量所能量度,也非任何資料庫的「I」指標所能量化的。想不到這基進的學術實踐,就從自己本身的批判反思開始。

    註釋

    1.傳統領域一詞富含多種意義的空間實踐,它既是指稱具有某種神聖特殊意義及情感政治的空間∕地方,也(如同宜蘭的龜山島與冬山河)是故鄉獵場的想像與鄉愁的寄託,更是以集體擁有的指稱來對抗土地私有的資本邏輯。

    推薦序二

    古明君(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得知王志弘教授編著的《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一書即將出版,我非常樂意為本書寫推薦引言。以「文化治理」為主題或分析概念的中文學術論著大約在 2000 年左右開始大量增加,其中,王志弘教授自 2003 年以來一系列與文化治理的相關作品,具有清晰的現實批判意涵,積累了此一概念在台灣人文社會學科知識中的重量,亦奠基了一個新的研究取向的形成。透過指導學生論文的過程,他發展出教學與研究結合的團體協力的方式,和學生群在相互激盪中產生的本書,也將豐富此理論概念與研究取向在台灣的面貌。

    文化治理此一概念之所以出現在歐美的知識積累中,Tony Bennett 從 1980 年代末至 2000 年左右的一系列著作有相當重要的貢獻。Bennett 將 Foucault 治理性的概念帶進文化研究,並以文化治理重新思考文化研究長期以來對於文化與權力的討論,並將文化政策納入分析視野。在文化治理的主題上,Bennett 的里程碑之作:〈置政策於文化研究之中),發表於 1992 年。當時的英國經歷了 1980 年代柴契爾主政期間的新自由主義轉向,降低國家干預、私有化、轉變政府職能、削減公共支出等......深刻影響了英國社會生活的各種層面;在文化領域裡,由於將低度管制原則引入電視媒體領域,同時大幅刪減藝術與文化的國家贊助,促使長久以來具有公共性質的文化機構(如博物館)發展出不同的運作機制以吸引私人及商業贊助。

    這些在文化領域的變化也引發了對於文化之用的新定位,隨之,1990 年代末英國在工黨布萊爾執政時,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政策。Bennett 對文化治理的概念發展,放在這樣的時代脈絡下,有其具體的社會意涵,呈現了知識界尋求新的認識方式、工具概念和研究取徑,來回應新自由主義轉向下的文化問題。Raymond Williams 視文化為生活方式、葛蘭西典範下的文化領導權,就 Bennett 看來,並無法有效捕捉文化、政府與管理、及社會規約之間的關聯。而 Bennett 指出,在當代,文化領域為管理所構成,亦是特定的規約領域(Bennet 1992: 32),文化既是道德、禮貌、行為準則的領域的制約手段,也成為可理性規劃、評估管理的領域(Bennett 1992: 26)。這樣與管理規約相關的文化,Bennett 指出,有其制度化的治理關係。Bennett 聯繫上傅柯的治理性(Foucault 1991),從政治理性、或維安(police)等概念視角,將政策帶入文化研究的議程,以重新認識文化與權力這個傳統論題。

    在台灣,歷經了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閒置空間再利用、內政部營建署的城鄉景觀風貌改造等中央政策、以及各地方政府運用各種文化策略促進地方再發展的 1990 年代之後,王志弘教授企圖以文化治理為概念工具切入這些現象,用他本書導言的話來說,「寄望為都市文化研究找出一些新觀點」。由於戰場在與都市文化相關的政策、政府施為及其社會效果,王志弘教授以往的著作以及本書所呈現出文化治理的概念化,有一個較寬廣的定位,不限於晚期 Foucault 提出的治理性概念,同時還將文化治理參照到另外的研究領域:都市調節學派、以及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以此來指認都市文化如何展現了文化與權力的關連:一是將文化視為關乎規約、統治機制、與知識型式之間的複雜叢結,並有一定的治理技術。二是關於文化的調節性質,文化治理可能得以調節政治與經濟爭議,延緩或移置都市積累危機。三是關於都市文化生活與文化活動之中涉及的文化領導權、爭取同意和抵抗協商、以及各種力量的競逐與鬥爭。

    這本書呈現了這樣一種將文化治理視為具有統攝意涵概念下的視角,其實也反映出台灣的現況:文化似乎成了都市治理與反抗都可服用的萬用藥,舉凡區域再發展、地方感與認同再造、市民主體打造、甚或都市社會運動,都可以採取文化為策略。在這樣仍處在現在進行式的都市空間政治與社會變動下,作為具有統攝意涵的文化治理,提供了一個理解文化在都市過程中的制度作用、策略工具性、以及衝突的視角,亦是將都市文化治理視為規約與抵抗共存的文化政治場域的視角。在這個視角下,這本師生協力集體生產的作品,以個案的實證分析為文化治理這個概念投注更多的學術能量,並讓我們看到台灣近年的都市文化政治中文化、空間、與權力的交錯關係。

    參考書目

    Bennett, Tony (1992) "Putting Policy into Cultural Studies". Pp. 23-37 in Cultural Studies, edited by Lawrence Grossberg, Cary Nelson and Paula Treichler. London: Routledge.

    Foucault, Michel (1991[1978]). "Governmentality". Pp. 87-104 in 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 edited by G, Burchill, C. Gordon and P. Miller. 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416
    特價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特點









  • 作者:王志弘,陳羿伶

    追蹤











  • 出版社:群學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1/12/7








  • ISBN:9789866525476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 暢銷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我要購買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討論,推薦,開箱,CP值,熱賣,團購,便宜,優惠,介紹,排行,精選,特價,周年慶,體驗,限時

以下為您可能感興趣的商品

注意:下方具有隨時更新的隱藏版好康分享,請暫時關閉adblock之類的廣告過濾器才看的到哦!!



為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振興各種夥伴關係」,並達成務實拓展國際關係目標,外交部預定25日擴大邀請台灣從事海外援助的民間團體進行座談,共商國際援外事務的方向,外交部並規劃未來與民間團體定期對話,進一步締結長期夥伴關係。

外交部25日將與50多個從事國際援助合作相關的民間團體座談,共同討論未來合作參與國際援外事務的方向,包括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的29個會員組織、慈濟、佛光山、法鼓山、紅十字會等團體都受邀出席。

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副執行長沈文強24日表示,這場座談是外交部擴大與民間合作參與國際援外活動的首場會議,未來將成為一個常態性的交流活動,沈文強說:『(原音)規劃未來循這個模式,跟民間團體來定期對話,我們辦理這項會議的目的,最主要是要吸取民間團體推動援外工作的寶貴經驗,以達成政府為務實拓展國際關係,與國內外NGO所締結長期夥伴的關係。』

另一方面,立法院這兩天正在審查外交部預算,關於「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世盟),以及「亞太自由民主聯盟」(亞盟)部分,沈文強指出,世盟、亞盟的預算有其歷史背景,外交部近幾年是援例編列預算。

中國時報【林志成╱優惠專區台北報導】

人本教育基金會昨公布調查指出,近6成國中生表示學校或老師會公布考試排名;94%國中生早自習有考試過,77.9%參加第8節課;約半數國中生每天在校時間超過10小時。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認為,現在學生比勞工還過勞,簡直是「血汗學生」。

對於學生在校時間過長, 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回應,之前也有網友在國發會平台發起「延後上學」連署,教育部已開4場公聽會,並會在12月4日前回覆。教育部將提出彈性作息方案,要求學校不要拿早自習時間來考試,而是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空間,譬如來晨讀或運動。學校也可透過由下而上的民主機制,讓特殊情況學生或班級能晚點到校。

「教學無法正常化,關鍵在會考及升學。」邱乾國說,105學年有基北、宜蘭、桃連、台南及高雄等5個就學區提供1萬7860個名額(約占5%)辦理不採會考成績的「優先免試入學」,106學年再增加竹苗、嘉義、台東及屏東等4個就學區,以漸進方式,解除學生升學壓力。

人本教育基金會5月對全國178所國中的1068位學生進行「教育正常化問卷調查」,並在昨天國際兒童日公布結果。調查指出,58.2%國中生表示學校或老師會公布考試排名,甚至讓成績好的學生坐前面、不好的坐後面,造成歧視。

調查說,全國49.3%學生表示「早上要7點前到校」且「參加第8節課」,下午5點以後才能回家,每天在校時間長達10小時。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謝淑美表示,早自習用來考試或第8節課用來上進度課程,都違反規定。

國一生張宸愷表示,他們現在每天生活就像「灌香腸」一樣,被拚命灌、拚命擠,沒有時間多做思考。他小學時每天晚上9點半就睡覺,但上到國中後功課變多、變重,常要搞到11點,身心很疲憊。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許多國中利用早自習考試,說是「因為家長要求」,這是老師放棄自己教學專業的行為;至於第8節課,多數學校雖不強迫學生參加,但若拿來上進度課程,「哪個學生敢不來啊」?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指出,現在法令規定勞工每周上班40小時,但台灣有半數國中生每天在校時間超過10小時、每周達50多小時,學生人權比不上勞工人權。

下面附上一則新聞讓大家了解時事

亞洲冬季聯盟今天在台中棒球場開打,由中華培訓隊出戰中職聯隊,結果中職聯隊3局下打出大局,單局攻下7分,終場就以7:4擊敗中華培訓隊。

中職聯隊這場推出富邦悍將范玉禹先發,他主投4局無失分,被打2支安打,只有1次保送,3次三振。

中華培訓隊先發投手由黃恩賜打頭陣,但他在3局下遇到亂流,先是被詹子賢敲出二壘安打,王威晨獲保送,陽冠威左外野安打先馳得點,高國麟、馮健庭、劉家愷連續安打攻下6分,打一輪後,詹子賢單局又敲出第二支安打,中職聯隊拿下7分奠定勝基。

儘管中華培訓隊在范玉禹下去後,5局由森育彬敲出安打破蛋,6局也有吳明鴻二壘安打、高淮安再攻下2分。

7局由陳重廷敲出安打再拿1分,但中職聯隊靠著周磊封鎖攻勢,終場中職聯隊就以3分之差,拿下冬盟首勝。

隊長陽冠威單場4安1打點,詹子賢雙安2打點最為突出。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推薦,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討論,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部落客,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比較評比,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使用評比,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開箱文,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推薦,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評測文,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CP值,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評鑑大隊,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部落客推薦,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好用嗎?,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去哪買?


arrow
arrow

    imskakk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